im钱包App官网最新版下载
数字资产服务平台

im钱包App官网最新版下载是全球著名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之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币币和衍生品交易服务。

imtoken苹果钱包下载|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等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范畴

时间:2024-03-14 14:01:02

国开《金融学》形考作业1-15章节任务答案 - 百度文库

国开《金融学》形考作业1-15章节任务答案 -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最近

收藏

下载

新客立减

登录

国开《金融学》形考作业1-15章节任务答案 

 

【第1周】第一章 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 

一、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 

1、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 A、货币收入 B、货币支出 C、货币盈余 D、赤字 

正确答案是:货币盈余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A、政府债券 B、公司债权 C、商业票据 D、股票 

正确答案是:政府债券  

3、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 A、现代货币制度 B、现代信用制度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D、A和B 

正确答案是:A和B  

4、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来反映。 A、资产负债表 

B、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表 C、资金流量表 D、现金流量表 

正确答案是:资金流量表  

5、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投资。 A、国际间接投资 B、国际直接投资 C、国际金融投资 D、国际结算 

正确答案是:国际直接投资 6、发行股票属于(  )融资。 A、外源融资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2022年-2023年)秋 - 道客巴巴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2022年-2023年)秋 - 道客巴巴

图案背景

纯色背景

首页

文档

行业资料

考试资料

教学课件

学术论文

技术资料

金融财经

研究报告

法律文献

管理文献

社会科学

生活休闲

计算机

经济文库

数字媒体

教材教辅

企业档案

任务

文辑

阅读器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打印

/ 14

视图设置

单页

双页

全屏

恢复

缩略图

幻灯片

视图

标记

批注

搜本文档

搜全站

1 / 1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 去开通 

标记设置

高亮

下划线

删除线

波浪线

画笔设置

线条颜色

字体设置

微软雅黑

微软雅黑

宋体

黑体

楷体

Arial

文字大小

透明度

线条粗细

麦群丽

上传于:2022-06-25

粉丝量: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 下载此文档

 直接下载

相关

目录

笔记

书签

更多相关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暂无目录

点击鼠标右键菜单,创建目录

新建

编辑

删除

暂无笔记

选择文本,点击鼠标右键菜单,添加笔记

暂无书签

在左侧文档中,点击鼠标右键,添加书签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2022年-2023年)秋

格式:DOCX

页数:14

上传日期:2022-06-25 13:34:37

浏览次数:901

499积分

 用阅读器打开

 加入阅读清单

成功点赞+1

全文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VIP用户免费下载XDF文档

下载稻壳阅读器阅读此文档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2022年-2023年)秋

关于我们

关于道客巴巴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APP下载

帮助中心

会员注册

文档下载

如何获取积分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关注微信公众号

道客巴巴网站 版权所有  | ©2008-2024  |  网站备案:京ICP备180567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365号

0

阅读清单

微信阅读

APP阅读

返回顶部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 百度文库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最近

收藏

下载

新客立减

登录

第1章 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 

  

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 

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 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和纯粹的金融投资。  

3.居民的收支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居民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 答:(1)现代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和储蓄投资、借贷等理财活动构成了现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收入引起的金融活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居民的货币性收入日益增加,导致货币需求随之增长。同时,居民的其他金融需求也快速增加,例如,需要银行提供多样化的存款、转账等服务需求等等。 

②支出引起的金融活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虽然仍有零星的直接支出交易,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经济活动跨时间、跨空间和多维复杂交易的需要,大部分的支出活动需要信誉良好、网络庞大且运行通畅的机构作为中介提供支付服务,这个支付中介就是金融体系。绝大多数居民的货币支出活动都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完成的。另外,居民的国际经济活动或财富转移产生的国际支付,也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体系来快速、安全地实现。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为满足居民的消费性或转移性支出,银行提供了多种转账支付服务和支票、信用卡等金融工具,极大地便利了居民支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基于网络支付功能的电子货币及其支付方式迅速推广应用;为了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又催生了信用证、保函等金融工具。 

(2)居民的盈余或短缺通过金融来调节,具体表现如下: 

①居民是最主要的金融盈余部门,居民盈余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是货币储蓄与投资。我国居民总体偏爱货币储蓄,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一些居民用盈余购买经营性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或购买收藏性物品,这是实物投资。居民金融投资需求的增加和多样化,促进了多种类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活跃。 

②消费信用和民间借贷既是居民赤字的弥补方式,又是居民跨期金融管理的产物。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应当偿还,因此当期的借款要由后期的盈余累积来支付。所以,居民的消费信用与民间信用

货币政策工具_百度百科

工具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货币政策工具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中文名货币政策工具分    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目    的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种    类常规工具、选择工具等目录1简介2相关简介3种类▪常规工具▪选择工具▪补充工具▪新工具4作用5央行工具▪法律解释▪解释6变革7工具钱荒简介播报编辑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1]相关简介播报编辑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种类播报编辑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常规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选择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工具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特种存款补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新工具2013年11月6日,中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作用播报编辑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公开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央行工具播报编辑法律解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释义】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解释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的信贷数量。(一)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运作的原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规模就会减少,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它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资产。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入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而后者是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重新恢复建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其作了明确规定,把它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位。1998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事宜作了具体规定。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本条第一项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可见,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本法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2)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只对存款计提准备金。具体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一般存款,所谓一般存款是相对财政性存款而言的,包括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信托投资机构吸收的信托存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联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联社等集体金融组织吸收的各项存款。(3)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国家授权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放松银根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并组织分支机构具体实施。尽管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项政策工具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应状况的工具。而且在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比率时,没有足够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必然会被迫出售其流动性资产,或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者是立即收回放出的款项等,这些措施都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工作压力。所以,中央银行一般不喜欢对存款准备金率经常予以变动,并且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提高之前,会事先通知商业银行,这样会使得这项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更平稳一些。(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和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所谓利息,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而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中央银行资金成本,以达到抑制或刺激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导致信贷总量或货币供应量的收缩或扩张。基准利率是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比如,1987年针对温度回升的经济空气,国务院提出“压缩经济空气”,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央银行明确提出“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从第四季度起,将年度性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 1988年第四季度,面对经济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一系列旨在紧缩银根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包括继续提高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年度性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由6‰分别提高为6.9‰和6.3‰,以控制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又如,1995 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于元月一日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在原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融通资金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持票人得到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贴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票据的所有权。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再次贴现。从形式上看,再贴现与贴现并无区别,都是一种票据和信用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但从职能上看,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这又包括两种:一是 “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贴现成本,从而抑制资金需求,收缩银根,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以放宽贴现条件,降低再贴现成本,从而刺激资金需求,放松银根,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另一种是短期的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制定高于或低地市场利率的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市场的资金供求。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变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的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的资金成本上升,这就必然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这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缩减。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也就缩减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缩减,银根紧俏,市场利率也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而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其低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的资金成本降低,这就必然增加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再贴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增加,这就必然会使其扩大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导致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随着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银根松动,筹资较易,市场利率相应降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尽管再贴现政策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自身。其次,如商业银行都依赖于中央银行再贴现,就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压力,从而会削弱其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再次,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这也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并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而只能影响利率水平。(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利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贷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尤其是在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贷款是一个大项目,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中央银行的贷款对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执行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平衡财政收支、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第二,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利率时,则表示在中央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根据本法和1993年3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1994年2月颁布的《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再贷款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1)再贷款的条件和期限。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人民银行单独开立基本账户的金融机构,方可成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信贷资金营运基本正常,贷款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还款资金来源有保障;归还人民银行贷款有信誉;及时向人民银行报送计划、统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较短。依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具体划分为20天内、3个月内、6个月内、1年期4个档次。(2)再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填写《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申请书》,注明借款用途,说明借款原因,讲清资金运用状况,加盖有效印鉴,报送当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依据经济发展、银根松紧和贷款条件,自主审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种类和贷款期限。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坚持期限管理,贷款到期必须收回。贷款到期,商业银行应主动办理还款手续;到期不办理的,人民银行有权将其贷款转入逾期贷款户,必要时从其存款户扣收。(3)人民银行对再贷款的管理。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定期检查金融机构使用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对发现贷款使用不符合规定,或信贷投向不合理等情况的,要督促其限期纠正,对纠正不力的,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该行贷款、收回或提前收回对该行的贷款,并建议其上级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值得指出的是,再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虽然都能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但二者有很大区别:第一,贷款的对象不同。再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除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外,人民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单位和个人。第二,贷款的依据不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一般用于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题所以期限较短;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则相对较长,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第三,贷款的作用不同。再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处于“总闸门”的地位,因为中央银行投入的是基础货币,其投量和投向可以直接引导和调节整个银行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同时,调控手段,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调节供给,可以在不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把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给金融机构,促使其按货币政策目标开展经营活动。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则不具有上述作用。(五) 买国债、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的活动。它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基本工具。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或外汇意味着进行基础货币的吞吐,可以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是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果是流入商业银行,则会引起信用的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金融市场上游资泛滥、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有价证券,无论这些证券是由商业银行购买,不定期是由其他部门购买,总会有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流回,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中央银行就是通过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的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的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量发行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要买进或买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是国债、其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外汇,主要是外汇。就国债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以买卖国债的形式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第一批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是在1996年4月9日,这次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是以 1996年财政部发行的无纸化短期国债为操作工具,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的联机网进行逐笔交易,交易风险由交易各方各自承担。人民银行在国债市场进行国债买卖,买卖的对象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而是国债一级交易商。国债一级交易商,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务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就外汇而言,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成立,统一的外汇市场已经形成,外汇与人民币买卖的数额较大,人民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同样会起到吞吐基础货币的作用。公开市场政策已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优点在于:(1)中央银行能通过此项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2)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选择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债券的时间、地点、种类及数量,而无须像再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贷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行为,也无须考虑商业银行是否配合。(3)公开市场上中央银行买卖各种有价证券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骤都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这样更能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准确性,也能比较准确地调控货币供应量。(4)公开市场业务不象法定准备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认为有必要调节方向时,转变业务有很大的灵活性。(5)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公开市场政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6)金融市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能迅速改变其操作,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本款为一弹性条款。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经济、金融形势往往容易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不能仅限于法定的几种类型。所以,本条在此作了灵活规定,但为了设定了一个限制性条件,即除本条规定的五项货币政策工具以外的货币政策工具应由国务院确定。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人民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实际变化,采取及时、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从人民银行实际操作和外国中央银行的长期实践来看,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如下几种:贷款限额、信贷收支计划、现金收支计划、特别存款账户、窗口指导以及货币发行等。(1)贷款限额。所谓贷款限额是指中央银行运用指令性计划对国家银行在一个年度内的贷款总额或贷款最高额度加以限定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分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最高限额和中央银行贷款限额两种方式。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最高限额为控制贷款的总 “笼子”,中央银行贷款限额是人民银行“最后贷款者”的职能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融通资金的总称,它是全国信贷总规模的决定因素。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贷款进行限额管理。贷款限额管理仍是我国中央银行控制信用总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利用它能限制基础货币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总量,合理调整贷款结构,集中资金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支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另外,贷款限额管理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单、直接、收效快等优点。(2)信贷收支计划。计划管理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也必须对全社会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实行计划管理。因此,信贷收支计划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领域内,利用计划机制,对全社会的信贷资金来源和信贷资金运用的数量及其构成进行综合平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信贷计划,并不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计划的简单总和,而是以商业银行所编制的信贷计划为基础,根据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货币政策的决策和金融宏观控制的客观要求,在总量、部门、地区和项目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之后,编制的全国信贷收支总规模及其基本构成的计划。信贷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的计划。(3)现金收支计划。现金收支计划是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现金货币供应量及其流向,从而调节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金收支计划与信贷收支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是:现金是通过信贷的渠道进入流通的,信贷收支的规模和投向直接影响着现金收支的规模和投向。从实践来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金收支是信贷收支的一部分。信贷收支中,既有现金收支,也有转账收支。信贷收支包括现金收支,现金收支是信贷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现金收支影响信贷收支,信贷收支制约着现金收支。现金收支对信贷收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金收支的规模制约着信贷收支的规模,现金作为基金货币,它的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贷规模的大小;二是现金收支的规模制约着信贷收支的构成,现金收支和转账收支构成了整个信贷收支,如其他条件不变,现金收支规模大,转账收支规模则小,反之亦然。信贷收支对现金收支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财政性存款变动必然会引起现金收支的变动;二是农贷的发放和收回、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的发放和收回,以及存款的存入和提取,都影响着现金收支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三是储蓄存款的增减制约着现金收支的规模;等等。第三,信贷收支计划的差额与现金收支计划的差额始终都是一致的。因为,转账收支只是银行系统内部各账户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此多彼少,收支总是平衡的。然而现金通过银行在社会流通,支出的时间和数额不一致,通过一定渠道流回的时间和数额也不一致,故现金收支总是不平衡的。由于转账收支部分始终平衡,而现金收支部分又往往不平衡,所以,信贷收以差额与现金收支差额总是一致的。尽管现金计划与信贷计划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但毕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两个不同的工具,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一是两个计划的作用不同。信贷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全国的信贷总规模及其构成,而现金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现金货币收以运动状况。二是两个计划反映的内容不同。信贷计划是通过存款和贷款的增减变化、货币的投放和回笼来反映信贷资金来自于国民经济的哪些部分,运用到哪些部门,反映出信贷总规模及其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情况;而现金计划是通过现金的投入和回笼的各个渠道来反映现金货币从哪些渠道回笼,从哪些渠道投入,反映出现金货币运动的状态。三是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的编制方法不同。信贷计划的各个项目是按余额或增减额编制;而现金计划的各项目是按收付发生额编制的。因此,信贷计划的各指标是时点数,现金计划的各指标是时期数。(4)特别存款。特别存款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金融部门的平衡协调发展,避免个别部门或某类贷款的过速增长,要求某个或某几个金融部门向中央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特别存款。特别存款属于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不是一项普遍性措施,也不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措施。(5)“窗口指导”。中央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制度,是我国中央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特殊形式。自1987年起,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行长碰头会制度。在碰头会上,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即期的信贷业务进展情况,中央银行则向专业银行说明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通报货币政策意向,提出改进专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建议。(6)货币发行。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控制货币发行,有计划地控制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从而有利于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的实现。综上所述,上面分析的六个方面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本条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可以运用的。同时还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变革播报编辑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国内常称之为备付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二)、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透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准备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中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率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变化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推进,当时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出现了不少缺陷,必须进行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 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调到8%,超额准备金及超额准备率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入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8%,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出现透支,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金融机构不按时报送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和按月报送月末日计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予以处罚。上述处罚可以并处;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199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从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此项政策调整不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生活。考虑到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改革进程的差异,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 时 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备 注31 2008年12月25日 14% 13.5% ↓0.5%30 2008年12月05日 16% 14%  ↓2% (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工行、农行、 中行、建行、交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9 2008年10月15日 16.5% 16% ↓0.5%28 2008年9月25日 17.5% 16.5 ↓1% (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27 2008年06月25日 17% 17.5% ↑0.5% (汶州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26 20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汶州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25 20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24 20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23 20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22 20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21 20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20 2007年11月10日 13% 13.5% ↑0.5%19 2007年10月25日 12.5% 13% ↑0.5%18  20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17  20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16  20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15  20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14  20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13  2007年02月25日 9.5% 10% ↑0.5%12  2007年01月15日 9% 9.5% ↑0.5%11  2006年11月15日 8.5% 9% ↑0.5%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 ↑0.5%9 2006年07月05日 7.5% 8% ↑0.5%8 2004年04月25日 7% 7.5% ↑0.5% (并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4 1988年9月 12% 13% ↑1%3 1987年 10% 12% ↑2%2 19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19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央行再贷款与再贴现政策的改革(一)、再贷款政策再贷款,即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就可以达到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目的。改革以来中国的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是与信贷规模管理配套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按再贷款期限长短不同,中国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可分为三种类型:年度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日拆性贷款。为了提高再贷款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性。中央银行已把再贷款的重点放在季节性和日拆性贷款上。因为季节性和日拆性贷款期限短,有利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进行及时的调节。再贷款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80年代末期在资产总额中占 75%左右,90年代后再贷款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较大比重,到了1999年再贷款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也约为43.49%,相比美国的情况,再贷款额仅占美国中央银行资产总额的1%左右。巨额再贷款保证了信贷计划的实施,是中国货币直接调控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货币失控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国的货币供应调控手段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货币政策工具也面临着重大的更新,再贷款政策的作用会逐渐弱化。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率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这标志着中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将从过去依靠贷款规模指令性计划控制,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引导,并以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作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监测目标。这一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也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再贷款政策工具进行调整,并且在后来的几年中再贷款的功能确实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再贷款规模在逐步缩小,对货币调控的能力下降。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为15373.9亿元,到了2004年下降到了9376.35亿元。如果从相对比重看,下降的更明显,1999年再贷款规模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规模为43.49%,2004年中该比重下降为11.92%。需要指出的是,在再贷款总体规模下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幅增加再贷款,发挥它们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998年到2001年,人民银行对这类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逐年增加,累计增加了800多亿元;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也是逐年增加,2000年、2001年、 2002年分别增加了333亿、200亿、260亿的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3月25日起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再贷款浮息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涉及企业和居民个人。再贷款浮息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期限在1 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以 20天以内再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2.7%,加点浮息后为3.33%。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再贴现基准利率2.97%的基础上加0.27个百分点,加点浮息后利率为3.24%。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利率关系,提高再贷款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再贷款利率制度逐步过渡到国际通行做法。(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调整不仅可以影响到市场中货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再贴现政策的发展是建立在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的。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用市场调节搞好经济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着手研究票据贴现问题,并决定先在两个区办事处试点。1981年,人民银行上海市杨浦和黄浦两个区办事处合作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之后上海市徐汇区办事处、安徽省天长县支行又合作试办了第一笔异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之后上海市分行向总行提出了《关于恢复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请求报告》,总行对报告作了批复,肯定了其试点,并决定在重庆、沈阳、河北等部分地区进行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并决定从1985年起在全国开展这项业务。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开展再贴现业务,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1986年人民银行又颁布了《再贴现试行办法》,开始对专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1988年,针对全国大范围的贷款拖欠情况,作为清理拖欠的一项措施,提出进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要求大力推行商业票据,将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票据化。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银行结算办法》和《银行结算会计核算手续》,对商业汇票的结算、承兑、贴现、再贴现的处理程序和会计核算手续作了明确的规定,1991年国家在组织清理三角债工作贴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贴现、再贴现业务的发展。同年9月份,针对商业汇票推行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和银行为套取银行资金,违反规定签发、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等,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商业汇票的使用和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行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1994年,人民银行先后颁发了《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再贴现办法》和《商业汇票办法》,提出要加强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对于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过去的信贷规模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划、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的间接控制,减少信用放款,增加再贴现和抵押贷款。同时,人民银行也开始将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加以运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专门安排了100亿元再贴现资金,专项用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铁道五行业以及棉花、生猪、烟叶、食糖四种农副产品已贴现票据的再贴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贴现政策已真正开始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对于票据的推广使用以及贴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996年再贴现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再贴现由国家支持的“五行业,四产品”辐射到各行各业,成为基层人民银行解决商业银行临时性资金困难的主要途径。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再贴现业务发展受到了冲击。因为商业银行把防范信贷风险、保全金融资产放在其业务发展的重点。银行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严格票据签发的审查,从而使商业票据承兑和贴现量大为降低。1998年后,再贴现业务真正迎来前面发展和深化的阶段,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率的确定方式,与再贷款率脱钩,单独发布再贴现率,使之首次成为基准利率,强化了再贴现率的货币政策信号作用。货币政策工具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进一步完善再贴现操作体系,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人民银行将适当集中再贴现业务管理,扩大对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再贴现授权,切实加强和发挥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再贴现窗口的作用;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以真实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签发的商业汇票,经金融机构贴现后,可按规定条件办理再贴现。同时,对一些资信情况良好、具有相应票据业务基础的城乡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办理再贴现,把再贴现作为缓解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一项政策措施。三、改进再贴现操作方式,提高业务效率。适当简化再贴现业务操作手续,对商业银行省级分行持有的贴现和转贴现票据可办理回购,同时指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再贴现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信息查询和监控系统。随着制度建设的规范,再贴现业务的规模也发展迅速,2000年全国商业汇票累计发生额7445亿元,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6447亿元,中央银行再贴现 26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158%和132%。到了2003年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同比增加1.16万亿元,增长 72.2%;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4.44万亿元,同比增加2.12万亿元,增长91%。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增加0.54万亿元,增长 73.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934亿元,同比增加3669亿元,增长69.7%。反应出再贴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公开市场业务(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二)、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演变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1994年初,随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以及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联网营运,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于1994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适时调节国内外汇供求,稳定人民币汇率,对保证以结售汇为特征的外汇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初步建立了操作的技术网络系统,制定了相关的交易规程和办法。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实行的是一级交易商制度。1996年,参与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机构是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共计14家,1996年12月底,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和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加盟使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达到17家。在交易方式上,公开市场业务采用的是回购交易方式。从1996年4月9日到199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了51次短期国债的“逆回购”业务,回购总量43亿元。1997年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被暂停了,主要原因是根据1996年的货币政策的需要,中央银行应收回基础货币。但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并未持有国债,只能进行“逆回购”交易,由于这种操作的效果是投放基础货币,与当时的政策目标相异。1998年5月26日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有了较大发展:交易的品种包括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交易的对象扩大到29家商业银行;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当年累计交易量为2827亿元。货币政策工具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了2001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规模达到16781亿元,交易量比1998年增长了4.9倍,而且在交易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过去主要以回购交易为主,2001年现券交易量增加迅速。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问题,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人民银行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方式的创新和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选择。200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针对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等流动性变化的新情况,全年重点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制度,积极推进公开市场操作创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出现了比较主动的局面。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总体要求,全年不同阶段分别采取适度从紧和相对中性的操作取向,灵活开展央行票据发行和回购操作,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公开市场操作的前瞻性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央行票据发行体系渐趋成熟,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创新方面具体包括:一是增加操作频率。为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从7 月27 日起,周二上午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从8 月5 日起,每周四上午固定增加央行票据发行操作。这样,每周操作频率由周二操作一场调整为操作两场,即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各一场;周四固定发行央行票据,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适时进行正回购操作。二是调整央行票据交易时间。为进一步提高央行票据的流动性,从8 月5 日起,将央行票据的交易流通时间由发行日后第二日(即T+2 )调整为次日(即T+1 );央行票据兑付前的停止交易时间则由兑付日前10 日(即T+10 )调整为前3 日(即T+3 )。三是适时开发新的操作品种。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于2004 年12 月开始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并于年底开始发行1 年期远期央行票据。四是改进技术支持系统。2004 年11 月,公开市场业务系统与支付系统成功实现联接,并对公开市场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始以DVP 方式进行债券、资金清算,大大提高了清算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工具钱荒播报编辑金融市场出现的“钱荒”,反映的是中国银行业经营上的问题,它们长期以来借助于国家的投资扩张政策,成为依靠信贷扩张而坐收存贷息差的最大获利者,但当国家开始放弃投资扩张政策,推动经济转型以后,银行这种依靠存贷息差赢利的单一模式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国家长期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使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至最终因为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产生叠加效应,而爆发了一场罕见的“钱荒”的危机。 [2]中国银行业盼望的是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来一次降准或者降息,让市场流动性宽松起来,让它们能够继续依赖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快乐生存”。但是这一次央行没有遂银行的心愿,一些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经济走势不很乐观,但央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赶快开闸放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价值。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被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出现了高度扭曲,为了配合GDP增长,中国走上了一条货币扩张之路,货币严重超发之后贬值严重,直接影响到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央努力推进经济转型,自然应该包括对以往货币政策错误使用的纠偏。但是这触动了一批依赖原有增长模式形成的群体的既得利益,因此才会出现这样一波“逼宫行情”。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这种机构与央行就货币政策博弈的事件还会经常发生,理由是银行业的“钱荒”,会出现其他我们想不到的理由。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 (豆瓣)

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 (豆瓣)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购物车

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

作者:

姜波克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132

定价: 1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4133830

豆瓣评分

8.8

56人评价

5星

62.5%

4星

33.9%

3星

3.6%

2星

0.0%

1星

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已在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作者简介

 · · · · · ·

姜波克,男,1954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本科,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英国SUSSEX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金融学科建设小组组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著有《人民币自由兑换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管理》(四卷本)等著作1O余本。荣获上海市及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教育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汇率理论和政策、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搭配理论与方法、风险投资和虚拟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等。科研成果获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

目录

 · · · · · ·

第一章汇率基础知识

第一节汇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汇率制度

第二章汇率水平决定的原理

第一节汇率水平决定原理之一

第二节汇率水平决定原理之二

· · · · · ·

(更多)

第一章汇率基础知识

第一节汇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汇率制度

第二章汇率水平决定的原理

第一节汇率水平决定原理之一

第二节汇率水平决定原理之二

第三节汇率水平决定中政府的作用

第三章汇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货币买卖中的汇率

第二节保值增值中的汇率

第三节货币投机中的汇率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一节1978年到1994年之间的人民币汇率

第二节1994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

附录Ⅰ概念速查

附录Ⅱ延伸阅读和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例如,1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用美元直接标价法可以写成CNY6 / USD1,用美元间接标价法可以写成 USD0.1667 /CNY1。 (查看原文)

Douben

2020-03-15 10:29:21

—— 引自章节:第一章汇率基础知识

用本国货币衡量,当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上涨,或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增加时,我们就称该外币汇率上升或该外币币值升值; (查看原文)

Douben

2020-03-15 10:48:10

—— 引自章节:第一章汇率基础知识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A Guide for the Young Economist (...

9.4

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

9.5

国际贸易实务

8.4

达摩达兰论估价

8.3

宏观经济学

9.6

探索经济繁荣

9.2

重塑能源

8.0

制度经济学的演化

8.8

University Economics

9.7

经济学(微观部分)

9.2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

Ashitaka

2016-02-06 21:54:19

适合入门!不错!

0

有用

油条

2024-01-06 21:26:14

山东

清晰明了

1

有用

喜之狼

2017-09-13 18:42:02

通俗易懂,溯本正源。汇率与以利率一样,不是局部均衡的价格,具有外部性,不仅要考虑比价属性,还要考虑杠杆属性。

0

有用

翰逸神飞

2023-10-10 20:06:56

上海

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外汇收支

1

有用

甘同学

2018-11-09 16:11:02

非常薄,但是读起来非常严谨舒服。入门的好教材!

0

有用

油条

2024-01-06 21:26:14

山东

清晰明了

0

有用

拉着小鱼的海豚

2023-12-27 23:05:00

河南

五星书籍,深入浅出,语言精练却易懂,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推荐阅读。从汇率基本原理讲起,围绕决定汇率元素的五种假说,汇率决定的几个方面和政府减少汇率变动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讲解,最后两章又以人民币汇率发展脉络和当前存在问题为案例,运用前述理论。

从人民币汇率当前的困境,也可以看到决定汇率的根本因素还是生产率,平价说、供需说是其表象,若要使汇率工具成为提升幸福感,推动复兴的动力,根本还在于发展科学...

五星书籍,深入浅出,语言精练却易懂,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推荐阅读。从汇率基本原理讲起,围绕决定汇率元素的五种假说,汇率决定的几个方面和政府减少汇率变动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讲解,最后两章又以人民币汇率发展脉络和当前存在问题为案例,运用前述理论。

从人民币汇率当前的困境,也可以看到决定汇率的根本因素还是生产率,平价说、供需说是其表象,若要使汇率工具成为提升幸福感,推动复兴的动力,根本还在于发展科学技术。

(展开)

0

有用

夏多布里昂

2023-12-11 20:52:06

天津

写人民币汇率史那块最好,其他的有些太基础

0

有用

:D

2023-11-21 12:20:51

安徽

磕磕碰碰读完了,读完很有收获

0

有用

行天下

2023-10-21 14:06:35

上海

很有趣的一本小册子

薄薄的一本册子给外行人讲清楚了几个基本问题:

汇率是什么

哪些因素会影响汇率

汇率会影响哪些方面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十分认同作者在结尾给人民币汇率做的总结:汇率决定了在什么比例水平上用我国的实际资源换取国外的实际资源。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换取更多的资源。而人民币升值有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举例来说就是高附加值,低价格敏感度的商品,比如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

很有趣的一本小册子

薄薄的一本册子给外行人讲清楚了几个基本问题:

汇率是什么

哪些因素会影响汇率

汇率会影响哪些方面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十分认同作者在结尾给人民币汇率做的总结:汇率决定了在什么比例水平上用我国的实际资源换取国外的实际资源。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换取更多的资源。而人民币升值有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举例来说就是高附加值,低价格敏感度的商品,比如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高铁等

(展开)

> 更多短评 31 条

我要写书评

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热门

最新

好友

问天

2018-10-15 14:43:31

入门级图书,值得一读

已经读完,从来都相信只有集大成者才能写出通俗易懂的文字,毫无疑问,作者就是此类,内容通俗易懂,对于想了解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读者来说,那得一本的好书,限于篇幅,作者很多内容都只做了简单介绍,不过作为入门级书籍而言,这也已经足够.此书也不仅是讲外汇市场的,也是一部经济史,只...

 (展开)

1

0回应

收起

喜之狼

2017-09-13 19:49:54

溯本正源的优秀读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汇率的本质就是表达相对价格。 汇率变动也许并不影响单个商品的进出口,但是加总到全部商品,国内外商品与服务的相对需求一定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汇率,这个国家的汇率就是单一汇率制度;两种价格就是两种汇率,人民币的汇率就成了双重汇率。 进出口并不总是成为影...

 (展开)

1

0回应

收起

Deric

2020-11-18 00:47:03

产业升级、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关注汇率会被什么因素影响,同时,还应该关注汇率变动会影响到其他什么东西,前者是外汇的比价属性、后者是外汇的杠杆属性,这两者有时候是矛盾的,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拥有天量的美元储备,国际收支出于严重不平衡状态,如果只关注汇率的比价属性,会认为人民币...

 (展开)

0回应

收起

>

更多书评

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 加入购书单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经济金额类

(夏多布里昂)

书单|金融

(危枫)

我最爱的图书

国经

(ZGY)

二〇二三,买书如山

(Karl)

谁读这本书?

 · · · · · ·

绒毛控

3月10日 想读

momoya

3月5日 想读

谜语

3月4日 想读

火烧金银针

3月2日 想读

> 11人在读

> 71人读过

> 381人想读

二手市场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5-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 豆瓣广告

汇率的本质 - 管涛 | 豆瓣阅读

质 - 管涛 | 豆瓣阅读分类搜索成为作者登录 / 注册出版经济管理汇率的本质汇率的本质作者管涛类别 出版 / 非虚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2016-08提供方中信出版社字数约 210,000 字ISBN9787508665245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7.0164 评价豆瓣读书 开通会员,可免费在线阅读本书

,首月特惠 分享分享到豆瓣分享到豆瓣分享到微信分享到微博分享到QQ好友分享到QQ空间分享到豆瓣分享到微信分享到微博分享到QQ好友分享到QQ空间全本定价¥34.80¥25.99购买电子书加入购物车赠送特价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3-15 02:00:00了解详情作品简介《汇率的本质》是作者根据二十多年外汇政策研究经历,对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深刻思考。本书分享了研究、预测人民币汇率走势和资本流动政策响应的分析框架;讨论了“8.11”汇改的来龙去脉和前两次“稳汇率”实践可资借鉴的经验;展望了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政策操作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前景;首次解密了如何预判2011年底至2012年中跨境资本流动震荡的故事“开头”和“结尾”,预见当前跨境资本流动的逆转,尤其是“8.11”汇改前夕进行了最后一次精准的预警。管涛,经济学博士,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司长,现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长期从事外汇方面的政策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工作报告,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著作多部。作品目录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序一 汇改不同的解读序二 穿越汇率的拐点自序 做“第三只眼”第一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节 从基本的外汇概念和原理说起第二节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分析预测框架第三节 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政策分析框架第二章 外汇去哪儿了第一节 经常账户顺差去哪儿了第二节 资本外流去哪儿了第三节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转向双向波动第五节 从国际收支视角看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第三章 聚焦“8·11”新汇改第一节 2005年“7·21”汇改十年记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再破局第三节 汇改只会迟到却不会缺席第四节 资本外流已非单纯基本面原因第五节 如何应对资本流出冲击第四章 这次不一样第一节 标本兼治奠定汇率并轨改革的超预期成功第二节 外汇管理助力人民币免疫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第三节 两次成功“稳汇率”的经验与启示第四节 汇率机制改革要妥善处理单边汇率预期第五节 不宜过分夸大外汇储备充足性标准第六节 资本流出不是没有底第五章 成长中的烦恼第一节 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第二节 尊重价值规律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出路第三节 学习借鉴强势美元政策第四节 重温泰铢狙击战和港币保卫战第五节 中国曾经历过的被境外做空第六章 发展大国金融第一节 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是整体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第二节 可兑换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第三节 以宏观审慎措施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第四节 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双轮驱动第五节 从N-1问题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展前景第六节 货币国际化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七章 风险是可以预见或预警的第一节 我国跨境资本流出风险的总结与启示第二节 预见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的开头和结尾第三节 面对主权债务危机冲击处乱不惊第四节 预警“热钱”冲击的近忧和远虑第五节 又猜中了当前资本流出“故事”的开头第六节 写在新汇改前夕的预警报告附录 亲历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参考文献后记载入中大家都喜欢债务海啸牛刀5.99元滕泰透视通胀滕泰29.99元全球通胀与衰退滕泰 等59.00元大熊市启示录(原书第4版)[英] 拉塞尔·纳皮尔(Russell Napier) 等40.00元债务和魔鬼[英] 阿代尔·特纳勋爵王胜邦 等译12.99元出版方中信出版社我们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全部作品(3978)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那些人类已知的未知问题天天25小时管理的未来汇率的本质下载豆瓣阅读 AppApp 5.0iOS / Android作品标签经济3412金融1497经济管理2647限时特价22685货币119外汇11读者动态人生看客2022-09-12 购买沙东呵泽2022-05-05 读过前1/3还可以的 后面老调重弹凑字数了沙东呵泽2022-05-04 购买DDAA2021-01-25 购买1人评价© 2014 - 2024 read.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方舟阅读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11027288号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418号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60030号京网文[2021]2980-82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20号违法和不良信息投诉:4008353331-9  help@ark.team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电话:12377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官方微博移动客户端来这

想要粗浅的了解汇率的知识该阅读哪些书? - 知乎

想要粗浅的了解汇率的知识该阅读哪些书?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金融学经济学汇率想要粗浅的了解汇率的知识该阅读哪些书?对于汇率我一直很疑惑,这种疑惑就像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一样。 主要来说我对汇率有这些疑问: 01.为什么人民币和美元要6.7:1,而且20年前我记得是8…显示全部 ​关注者18被浏览6,44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添加评论​分享​3 个回答默认排序徐一苗报道出了偏差也不负责任​ 关注从理论上讲,汇率就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现实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所以可能会与理论有或多或少的偏离。如果想粗浅了解汇率的知识,随便找一本宏观经济学原理或者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书看看关于汇率的章节就好了。发布于 2018-01-21 17:52​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鹿燃债券交易员​ 关注可以看下姜波克的《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更偏实际的可以看下管涛近年出的书。编辑于 2018-01-21 19:49​赞同 2​​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百度教育

We're sorry but 百度教育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_通过本币贬值改变国际收支情况需具备的条件有( )。-CSDN博客

>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_通过本币贬值改变国际收支情况需具备的条件有( )。-CSDN博客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3-11 08:50:03 发布

答案资料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3-11 08:50:03 发布

阅读量606

收藏

点赞数

文章标签:

大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8992970

版权

1. 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B )投资。、A. 国际间接投资B. 国际直接投资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

2.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D. A和B )。

3.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C资金流量表 )来反映。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A. 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5.( A信用证 )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1.发行股票属于( A)融资。 :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债务融资 D. 债权融资

2.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B. 消费贷款 )。

3.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C. 货币盈余 )。

4.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A金融 )活动来实现平衡。

5.从整体上看,( D )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 : A. 企业

B. 金融机构资 C. 政府 D. 居民

汇率变化常给交易人带来损失或盈利,下列( D. 黑客入侵外汇交易系统导致损失 )不属于汇率风险。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B.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贬值的原因是( D. 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 )。

汇率自动稳定机制存在于( B.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 )汇率制度。

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管局每个交易日公布的汇率是( D. 中间汇率 )。

汇率作为重要的金融价格,其变动会影响( )。

或多项:

A. 进出口

B. 物价

C. 资本流动

D. 金融资产的选择

属于早期汇率决定理论的是( )。

或多项:

A. 国际借贷理论

C. 利率平价理论

D. 汇兑心理说

E. 购买力平价理论

银行以不同方式卖出外汇时,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或多项:

A. 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

B. 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D. 票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或多项:

A. 直接标价法下,外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币的数额随币值变化

B. 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低

E. 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本币价值越高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或多项:

B. 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

C.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

E.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相等时为平价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错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

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对

外汇即外国货币。错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A.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特点。

明代丘濬说“日中为市,使民交易以通有无。以物易物,物不皆有,故有钱币之造焉”。这句话反映了( C. 交换需要说 )的货币起源思想。

在以下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A. 现金 )。

货币在( B . 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牙买加体系不具备的特点是( C. 保持固定汇率 )。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D. 金币本位制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 D. 货币增量 )的变化状况。

各国货币体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C.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

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A. 实物货币 )。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一般而言,货币层次的变化具有以下( )特点。

或多项:

A. 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层次划分的变动就越频繁

B. 随着流动性的减弱,货币包括的范围在扩大

国际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

或多项:

B. 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C. 安排汇率制度

E. 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方式包括( )。

或多项:

A. 支付手段

D. 计价单位

E. 交换手段

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

或多项:

A. 商品赊销

B. 税款交纳

C. 工资发放

E. 贷款发放

币材一般应具备( )的性质

或多项:

A. 易于分割

C. 便于携带

D. 价值较高

E. 易于保存

金属货币与纸币和存款货币有哪些不同之处( BCD )。

或多项:

B. 金属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而纸币和存款货币受物价影响较大

C. 金属货币增长受储量和开采量的限制,纸币和存款货币的规模央行可以灵活掌握

D. 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和存款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

金本位制包括(CDE )。

或多项:

C. 金块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E. 金汇兑本位制

信用货币包括( ABE )。

或多项:

A. 银行券

B. 存款货币

E. 纸币

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包括( BE )。

或多项:

B. 银行活期存款

E. 现金

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BE )。

或多项:

A. 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B.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E.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1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 ACE )。或多项:

A. 在银行存款 B. 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C. 投资股票 D. 参加股票培训班E.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

2. 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 ABCDE )。或多项:

A. 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B. 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C. 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

本要素D. 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E. 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工具

3. 下属于金融总量统计指标的是(BCE )或多项:

B. 信贷总量 C. 保险市场规模E. 货币总量

4.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体现在( ABC )。或多项:

A. 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B.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C.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D. 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E. 企业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5. 以下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CDE)或多项:

C. 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D.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E.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

多选

6.政府赤字的弥补方式有哪些( AB D)。 或多项: A. 增加税收 B. 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D. 发行政府债券

7.以下哪些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ABE)。 或多项: A.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年金管理 D. 债券发行

E. 资金清算

8.以下哪些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ABCDE )。 或多项: A. 货币 B. 汇率 C. 信用 D. 利率 E. 金融工具

9.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体现在( ADE )。 或多项:

A. 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B. 政府投资股票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流量

C. 政府投资需要银行提供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

D.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

E. 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10.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ABCDE )。 或多项: A. 信贷市场

B. 资本市场

C. 货币市场 D. 黄金市场

E.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判断

判断题(每题6分,共5道) 题干

1.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等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范畴,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对

2.国际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需要依附于真实的商品或劳务交易。:错

3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高风险的组织体系,需要政府的适度调控和合理的监管。:对

4调整利率的高低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投融资决策和经济金融活动:对 、

5金融源自社会经济活动并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对

6居民会基于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来进行赤字管理 ×

7金融总量是一国各经济主体对内的金融活动的总和 ×

8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

9只有经济部门存在资金余缺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对金融的需求。×

10从一个国家(地区)来看,所有经济部门之间的金融活动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 ×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对

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货币存量。错

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黄金外汇储备量。错

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对

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错

牙买加体系规定美元和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错

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错

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错

广义货币量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错

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主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限制铸造。错

不管是直接标价法下还是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总是低于卖出汇率。错

浮动汇率制允许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各国货币当局无需干预外汇市场。错

换汇成本是购买力平价在中国的现实运用,所以二者是可以等价的。错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两国物价总水平之比。错

越南盾、缅甸元由于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因而不是外汇。对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融资优点的是( D. 安全性高 )。

银行信用在三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下列不属于商业信用局限性的是( B. 安全性 )。

保证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是(C. 信用制度 )。

( A. 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取得他人信任 )属于道德范畴信用。

下列( C. 产权制度 )不属于构建信用体系的基础性保障。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 B. 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赤字和盈余单位 )。

以下融资形式中属于间接融资范畴的是( D. 贷款 )。

对我国而言,下列( )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1人民币=0.14064美元

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多样性,可以归结为三类。下列( )不属于三类中的内容。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中间汇率是( )两种汇率的算术平均数。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 )认为汇率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是由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下列外汇中不会被居民个人持有的外币资产是( )。特别提款权

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特征表现为( )。以浮动汇率为主导, 以信用本位为基础, 成员国一般可自主决定其汇率安排

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国货币贬值将引起该国( )。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

汇率作为联系经济体内部和外部的重要变量,具有货币层面和实体经济层面双重性质,下列属于从货币层面考察的汇率决定理论有( )。购买力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通过本币贬值改变国际收支情况需具备的条件有( )。进口商品为非必需品, 出口商品需求弹性高, 国内总供给能力强, 国内具有闲置资源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基本思想是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关系,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于外国货币购买力下降时,本币趋于贬值, 本国货币购买力相对于外国货币购买力上升时,本币趋于升值

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发行政府债券 )。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提供信用的一方通常是( 卖方 )。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

关于银行信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可以达到非常大的规模, 可满足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 )。

信用产生的原因是( 私有制的出现, 调剂财富余缺的需要 )。

以下关于现代信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在现代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 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信用作为支撑, 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

国民经济五大部门中,作为一个整体表现为赤字部门的是( 企业, 政府 )。

金融工具的特征是( 具有法律保障的承载信用关系的契约, 具有交易对冲能力或变现能力, 能给交易者带来货币或非货币收益, 市场价值变化带来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是( 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增加了筹资者成本并减少了投资者收益, 较难满足新兴产业和高风险项目的融资需求 )。

征信系统包括( 全选 )。

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银行向客户发行信用卡, 银行对消费者发放抵押贷款, 企业以赊销方式对消费者销售商品 )。

关于高利贷信用,说法正确的是( 具有利率不稳定且差异大的特点, 高利贷者确定利率有绝对话语权和很大随意性, 高利盘剥招致民众强烈反抗, 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基本的信用形式 )。

经济范畴的信用是指( 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体现债权债务关系, 会涉及道德范畴的信用)。

社会化大生产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错

货币借贷是现代信用的惟一形态。错

货币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的发展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错

商业票据可以通过背书流通转让,发挥货币交换媒介职能,因而被称为商业货币。对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信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债权人而形成的债权。错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信用活动几乎都是货币运动:信用的扩张与紧缩意味着对货币供给与流通的调整,微观主体的信用活动意味着货币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对

现代经济社会对政府信用利用得越来越多,这主要是由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对

高利贷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与现代银行和信用体系建立之后,这一信用形式已不复存在。错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对

在筹资成本、投资收益和安全性等方面,直接融资都是优于间接融资的。错

投资者在持有证券期间各种现金流的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又叫做 ( 持有期收益率 )。

一般而言,市场利率上升,多数人会预期( 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可能降低,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

利息是 ( 借贷资本 )的价格。

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 )的基本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

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不包括( 借贷风险 )。

已知某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名义利率为10%,则实际利率近似为( 4% )。

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扣除 ( 物价变动率 )。

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从2016年2月16日起,对部分存款利率实行-0.1%制度。这个存款利率指的是 ( 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 )。

以下关于单利和复利描述正确的是 ( 只有复利才反映了利率的本质 )。

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 )相关关系,即高利率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会( )资金需求。负;抑制

根据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利息率的决定因素有( 法律、习惯, 剩余价值 )。

按照信用活动的期限长短可将利率分为( 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 )。

根据费雪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名义利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 名义利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 )。

经济处于不同时期,利率会有不同的变化,通常会出现的情况是( 在危机阶段,利率会逐渐升高, 在萧条阶段,利率会降低, 在复苏阶段,利率会上升, 在繁荣阶段,利率会上升 )。

利率的风险结构包括( 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 税收风险, 购买力风险, 汇率变动风险 )。

导致利率上升的因素有( 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经济高增长 )。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取决于( 债券面额, 债券的市场价格, 票面利率, 债券期限 )。

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以将利率分为 ( 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 )。

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 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减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 )。

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实际购买力不变时的利率我们称为实际利率。对

当一国处于经济周期的危机阶段时,利率会不断下跌。错

远期利率是隐含在给定即期利率中的从现在到未来某一时点的利率。错

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官定利率。错

费雪效应是指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对

风险相同的债券,因为期限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利率,我们称之为利率的风险结构。错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我们称之为负利率。错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值的大小与贴现率正相关,即贴现率越低,现值越小。错

马克思认为,利息在本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对

当债券溢价发行时,其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错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进行(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货币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都在一年以内,交易价格波动小、交易工具变现能力强,是( 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较强 )的市场。

关于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本币汇率升值,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证券价格就可能上涨 )。

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构成了( 零售市场 )。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 股票 )。

我国于( 2002年 )正式成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开始在有形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

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所形成的市场称为( 批发市场 )。

于1613年开市的(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被认为是以股票交易为中心的证券市场的开端。

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

按不同标的物,金融市场可分为( 证券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黄金市场 )。

下列金融工具中,没有偿还期的是( 优先股, 普通股 )。

金融衍生工具不包括( 债券, 股票 )。

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 要素市场 )。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旅游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统一市场的有机整体。

根据保险交易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保险市场划分为( 再保险市场, 原保险市场 )。

根据保险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保险市场划分为( 财产保险市场, 人身保险市场 )。

下列属于金融衍生工具功能的是( 套期保值, 价格发现, 投机套利 )。

保险市场除了具备一般金融市场的功能外,还有如下一些特殊的功能( 提供有效的保险供给, 提高保险交易的效率, 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交易价格, 可以提供最广泛的风险分散机制 )。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 全选 )。

资本市场从广义的角度,包括哪几个部分:(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中长期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

黄金现在已经不是货币,只是普通商品,所以黄金市场也不应该算是金融市场。( )错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最重要的中介机构。( )对

外汇市场的功能是为交易者提供外汇资金融通的便利,但是不可以满足投机的需求 。 错

债券市场既可以属于货币市场的,也可以属于资本市场的。( ) 错

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互换、债券等各种标准化合约。( )错

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工具为交易者提供的最主要的功能。对

政府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而中央银行是主要的资金供给者。错

居民参与金融市场就是提供资金 。错

柜台交易方式是指在各个金融机构柜台上进行面议、分散交易的方式。对

国库券通常采取( 贴现 )发行方式,即政府以低于国库券面值的价格向投资者发售国库券,到期后按面值偿付。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源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 )的要求。

可转让存单的利率一般高于国库券的原因主要是( )。风险较大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子市场是( 回购市场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库券市场特点的是( 高收益性 )。

一张还有半年到期的票据面额为4000元,到银行贴现得到3600元。则年贴现率为( 20% )。

商业银行将其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要求中央银行贴现,以获得资金的经济行为是( )。再贴现

( 货币市场利率 )是一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指标,是影响其他金融和经济指标的基础性变量。

我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不包括( )。地方政府

在回购协议的交易中,( )是交易双方最关注的因素。回购利率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特点的有( )。面额大, 不记名, 金额固定, 允许转让

有关回购利率高低的描述正确的有( )。证券流动性越高,回购利率越低, 回购期限越长,回购利率越高, 采用实物交割的回购利率较低

回购利率与( )有密切关系。回购期限, 证券流动性

货币市场的特点有( )。交易期限短, 流动性强, 安全性高, 交易额大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有( )。流动性管理, 基准利率生成, 宏观调控, 满足短期融资

下列属于货币市场子市场的是( )。同业拆借市场, 回购协议市场, 国库券市场, 票据市场

流动资金暂时闲置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实现资金合理的收益回报,达到( )相统一的财务管理目的。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有( )。14天, 1-4个月, 6个月, 超过6个月

以下属于同业拆借市场参与主体的有( )。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财务公司

商业票据的发行分为( )方式。直接募集, 交易商募集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金融创新的典型,结合了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和活期存款的收益性。错

票据经过银行承兑之后具有相对小的信用风险,是一种信用等级较高的票据。对

非金融性企业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收益。错

银行承兑汇票可看做是银行对外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种形式。对

中央银行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对

中央银行既可以直接在发行市场上购买国库券,也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进行国库券买卖。错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错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综合了流动性和收益性,因此利率较高。错

相比将票据持有到期,商业票据的持有者更倾向于在二级市场进行票据转让,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错

XYZ证券公司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则它可以通过持有期限较长的逆回购协议和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来获利。错

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不包括( 证监会 )。

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 )。有价证券市场

美国的证券市场不包括( )。创业板市场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本市场功能的是(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证券发行方式不包括( )。溢价发行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 )。筹资的目的是满足周转性资金需要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 )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融通交易活动的场所,又称长期资金市场。1年

我国的资本市场层次不包括( )。沪港通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不包括( )。证监会

证券发行方式有( )。私募发行, 公募发行, 直接发行, 间接发行

证券流通市场的中介人有( )。证券经纪人, 证券商

证券流通市场上的组织方式有( )。证券交易所交易, 柜台交易, 无形市场交易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有( )。技术指标法, 切线法, 形态法, K线法, 波浪法

资本市场的特点有( )。交易工具的期限长, 筹资目的是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 筹资和交易的规模大

我国的资本市场层次包括( )。全选

证券交易成本包括( )。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

资本市场的功能有( )。筹资与投资平台, 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 促进并购与重组,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有价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包括( )。宏观经济运行周期, 宏观经济政策, 产业生命周期, 公司状况

证券交易程序包括( )。开设股东账户及资金账户, 委托买卖, 竞价成交, 清算、交割与过户

有价证券市场包括( )。中长期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基金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 )。长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

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有( )。证券发行人, 证券投资者, 证券中介机构

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并购与重组。对

证券发行方式有私募发行、公募发行、直接发行、间接发行。对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错

资本市场是筹资与投资平台。对

资本市场的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对

证券发行市场是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错

证券商是在证券交易所充当交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商人。错

汇率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基本上不产生影响。错

在证券发行市场中,证券发行人和证券投资者共同构成市场的参与主体。错

证券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作为证券发行人与投资人交易媒介的证券承销人,它通常是负担承销义务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其他机构则不能作为证券中介机构。错

证券商与证券经纪人的差别在于证券商自营证券,自负盈亏,风险较大。对

证券流通市场上的组织方式主要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对

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不同,但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就不会有较大的差异。错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场内交易在交易规模和品种上占有主导地位。错

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是交易收益可以确定错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错

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板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错

有效市场假说表明,证券价格由信息所决定,已经包含在当前价格里的信息对于预测未来价格毫无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市场假说肯定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分析的作用。错

证券上市也称为证券发行。错

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

( 国际开发协会 )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贷款对象只限于成员国财政金融当局,贷款用途只限于弥补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或用于经常项目的国际支付。

1948年12月1日,( )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

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国际清算银行

具有融物和融资的双重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 )。金融租赁公司

( )是各国主要用于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其通常在银行出现危机或存在大量不良债权时由政府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以下不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合作金融机构

下列( )不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资银行

( )是金融机构的传统功能,其对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货币支付与清算和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支付结算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 )这个时期是“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确立阶段。1953-1978年

关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 )。港元是由香港政府通过法律授权某些信誉卓著、实力雄厚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银行为主体的澳门金融业已成为澳门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台湾地区的金融体系包括正式的金融体系与民间借贷两部分, ,台湾地区的货币金融体系由“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央银行”共同管理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带有典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征,是专门为接受和处理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而建立的,主要有( )。信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长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4年,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了(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运作的特点主要有。( ) 全选

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 )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清算银行

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 )。人寿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

以下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全选

世界银行集团由( )构成全选

证券机构主要包括( )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按照业务性质分类,可将金融机构分为( )。商业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兴起于20世纪初,是为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错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内生于实体经济活动的需要。( )对

小额贷款公司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其和商业银行一样,可吸收公众存款。( )错

我国在1999年后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有所松动,出现混业趋势。 ( )对

储蓄银行是以社员认缴的股金和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向社员发放的贷款为主要资产并为社员提供结算等中间业务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机构。( )错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一种财产转移与管理或安排。( ) 对

我国在1984年形成了以财政部为核心,以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错

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是保险机构的基本作用。( )错

经纪类证券公司既可从事经纪业务,又可开展自营、承销及其他业务。( )错

融资和提供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最基本的功能。( )对

( )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信用风险

(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信用中介

1694年,英国建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 ),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英格兰银行

( )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其具有经营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能够有效运用资金并分散风险等优点。总分行制

商业银行的资本按其来源可分两类,其中( )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金。核心资本

商业银行的( )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产来源的业务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 )是指揭示与认清风险,分析风险的起因与可能的后果,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风险识别

( )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转账支付及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流动性

( )是指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又称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创新的表外业务

不计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是( )。贷款承诺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有( )。业务创新, 业务经营电子化, 业务经营互联网化, 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下发展业务

现金资产主要包括( )等,是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最重要的资产。库存现金, 存放中央银行, 同业存款

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其选择的标准是( )。风险较低, 流动性较强, 信用较高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 )等。全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资产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是( )。真实票据理论, 可转换性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商业银行具有( )等功能。全选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等形式。存款业务, 借款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 )等类型。总分行制, 单一银行制, 控股公司制, 连锁银行制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遵循( )兼顾的原则。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是( )。结算业务, 代理业务, 信托业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对

一般而言,流动性强的资产盈利性高,而高盈利性往往伴随高风险性。错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类。 对

商业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和较强的风险传染性。对

控股公司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错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属于资产业务范畴错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对

商业银行的产生可概括为:由货币兑换业、货币保管业到货币经营业,进而形成商业银行。对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最重要的资产。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衡量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内容。错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集中体现在( )的关系上。中央银行与政府

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是( )。政府债券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 )始终是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既是用于国际支付的重要储备,也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黄金和外汇

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单一中央银行制

中央银行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最根本标志是( )。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

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 )。回笼货币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中央银行

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代表持有人对中央银行的( )。债权

一国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 )。中央银行

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是(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集中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体现了中央银行( )职能。银行的银行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所履行的是( )。充当最后贷款人

下列( )不是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中央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奉行四项原则,下列( )不是四项原则的内容。风险性

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全选

以下关于中央银行的论述正确的有( )。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家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是( )。非盈利性, 流动性, 公开性, 主动性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国外资产业务, 政府债券, 再贴现和再贷款, 对金融机构债权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分为( )。法定业务权力, 法定业务范围, 法定业务限制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体现在( )。集中存款准备金, 充当最后贷款人,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业务, 监督管理金融业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主观上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独享货币发行的特权

中央银行职能可以概括为( )。发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特定社会经济目标有 ( )。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充分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的管理,在技术上主要通过( )来实现。货币发行基金, 业务库的管理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一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全选

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货币发行, 金融机构存款, 政府存款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错

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行国有化、明确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任务、法律为宏观调控提供保障是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健全的标志。对

2003年以后监管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错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不针对普通公众办理,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对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政府的要求应当有求必应,在政府财政困难时,应当及时出手,确保政府赤字及时得到弥补,不至于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错

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最初标志。对

中央银行由于独占货币发行权,因此,只要控制了货币发行,也就控制了货币供给。错

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的体现。错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影响遍及全球,其类型与组织形式也属于跨国中央银行制。错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亦是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权利和行政手段,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错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中的非盈利性注定了中央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不能获得利润。如果中央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获得了盈利,则违反其非盈利性业务活动原则。错

中央银行虽然也称银行,却是特殊的银行,其特殊性体现为目标与职能的特殊。 错

资本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错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错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两条渠道:一是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由政府赋予一定的特权而发展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对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银行,其职能的发挥要求它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因而,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利益总是冲突的。错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与邦联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错

中央银行的下列哪项业务不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 )。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资产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 ),货币需求量( )。下降,增加

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中,下列表述最正确的是( )。已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债务人受益

基础货币主要由( )构成。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被称为( )。存款乘数

下列货币需求模型中,交易方程式是指( )。MV=PT

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中的( )。M2

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就会出现( )的现象。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

从货币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 )。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

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公众的行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持久性收入

对金融机构债权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但主渠道是随着金融改革和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目前的主渠道是( )。再贴现

准备-存款比率不受( )的影响。货币乘数

在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中,m代表( )。货币乘数

( )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强制储蓄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是( )。中央银行市场干预和调控,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有( )。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央行购买金融债券

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有(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方程式

一般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 )。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归纳为(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 )。强制储蓄信用, 收入分配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恶性通胀下的危机效应

下列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货币供应量由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决定, 提现率越高,货币供应量越小

现阶段决定和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收入, 财富, 金融资产收益率, 机会成本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间呈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率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 )。全选

下列有关货币均衡描述正确的是(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程状态, 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是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反映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是( )。全选

货币供给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央行和商业银行, 央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经济活动中能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与准备-存款比率的经济主体行为有( )。居民的经济行为, 企业的经济行为, 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 政府的经济行为

通货紧缩的“两个下降”和“一个伴随”是指( )。物价持续下降, 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下降, 伴随着经济衰退

一般地,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 )。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的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企业和家庭持有的现金, 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的法定准备金

下列经济活动中提高货币乘数的选项是(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减少库存现金的持有规模, 企业增加支票支付的比例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构成项目是( )。全选

持有合理的外汇储备资产组合对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储备规模管理的主要内容。 错

货币需求量的决定与变化主要受收入、财富等规模变量的影响。错

中央银行若买入外汇和黄金,就是向经济中投放基础货币。 对

黄金虽然已经退出了货币历史舞台,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仍然是最重要的和占据主要份额的资产。错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共同决定。对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错

对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具有的购买力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因而比较关心实际货币需求。对

央行发行央行票据、购买外汇和购买国债都会增加基础货币总量。错

存款扩张倍数或存款乘数,实际上就是货币乘数。 错

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同属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或货币数量论。 对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来源于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偏好流动性则是出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错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的贷款,通过转账支付又会创造出新的存款。 对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名义利率的下跌一般赶不上物价下跌的速度,实际利率反而有所提高对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错

货币供给量是基础货币与存款乘数的乘积。错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是度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同指错

治理通货紧缩通常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错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是指对现金的需求。错

存款扩张倍数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间呈正方向变动的关系错

强制储蓄和资产结构调整都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对

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 )。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下列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因素是(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或扰动

属于间接信用控制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是( )。道义劝告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包含三个环节,不属于这三个环节的是( )。银行金融机构至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金融价格传导论

下列变量中不可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是( )。基础货币

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较强烈的工具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价值取决于( )。货币供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均衡

根据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基本立足点是( )。稳定货币

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操作指标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包括(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 调节作用有限, 是中央银行利率, 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包括( )。货币供应量, 信用总量,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 )。全选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越性有( )。全选

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 )。采用信用配额, 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限额, 直接干预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备的基本要求是( )。相关性, 抗扰性, 可控性, 可测性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是(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全选

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消除失业,或将失业率降到极低的水平。错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质上是将经济增长作为基本立足点。错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因为它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对

再贴现政策是三大法宝中唯一一个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手中的工具。对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主动性和灵活性强,调控效果最为和缓的是再贴现政策。错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利率是零或负值为基本特征。错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优点是可测性和相关性都较强,但抗干扰性较差。对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对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要强于操作指标,而相关性则弱于操作错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只是等额地回笼基础货币,而非等额地回收货币供给量。对

窗体顶端

金融学 十四章题库

1、防止内幕交易和防止操纵市场是对( )监管的主要内容。

A. 租赁、信托业

B. 银行夜

C. 保险业

D. 证券业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实施。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证券业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 )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A.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B.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C. 《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

D. 《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图》

知识点提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下列( )不属于“四结合”的金融监管方法。

A. 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

B. 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

C. 国际监管与国内督查

D. 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

知识点提示:“四结合”的监管方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4、由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引起的损失或成本称之为( )。

A. 间接效率损失

B. 直接资源损失

C. 奉行成本

D. 行政成本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成本与边界。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间接效率损失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5、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 )。

A. 集中监管

B. 交叉监管

C. 分业监管

D. 混合监管

知识点提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混合监管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6、金融监管的间接效率损失发生的途径有( )。

A. 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B. 妨碍金融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

C. 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

D. 监管过度,导致金融服务效率降低

E. 依法关闭金融机构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成本。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妨碍金融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 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 监管过度,导致金融服务效率降低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7、实行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加拿大

E. 巴西

知识点提示: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美国, 加拿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8、各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管重点包括( )。

A. 国际业务监管

B. 市场准入监管

C. 日常经营监管

D. 市场退出监管

E. 注册资本监管

知识点提示:对银行业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市场准入监管, 日常经营监管, 市场退出监管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9、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虽有区别,但有的监管工具相同。这些相同的监管工具是( )。

A. 资本监管

B. 审慎信贷标准

C. 流动性风险指标

D. 贷款损失监管

E. 其他风险管理要求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资本监管, 审慎信贷标准, 流动性风险指标, 贷款损失监管, 其他风险管理要求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0、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可把金融监管体制分为( )。

A. 单一监管体制

B. 多元监管体制

C. 集中监管体制

D. 分业监管体制

E. 混合监管体制

正确答案是:集中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1、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不在其列。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解析:金融监管不仅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包括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如对保险业的监管。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2、金融监管中由政府负担的成本是奉行成本。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成本与边界。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答案解析:政府负担的成本是行政成本。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3、金融监管不是单纯检查监督、处罚或纯技术的调查、评价,而是监管当局在法定权限下的具体执法行为和管理行为。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概念。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4、金融体系的负效应表现在金融体系的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等方面。

知识点提示:金融体系的负效应。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5、内部知情人利用地位、职务或业务等便利,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有价证券交易或泄露该信息的行为,是典型的证券欺诈。

知识点提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答案解析:是典型的内幕交易。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1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是( )。

A. 银监会

B. 中国人民银行

C. 证监会

D. 保监会

知识点提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中国人民银行

17、一国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包括( )。

A. 专业性法规

B. 国际性法律

C. 行业性法律

D. 行业内法律

知识点提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国际性法律

18、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重构,主要特色是( )。

A. 建立了更多的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

B. 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监管的同时,强调对原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C. 凸显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地位,强调宏观审慎监管

D. 加强多种监管机构的协调配合,强调微观审慎监管

知识点提示: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新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凸显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地位,强调宏观审慎监管

19、金融监管中的依法监管原则是指( )。

A. 金融机构必须依法经营

B. 金融运行必须依法管理

C. 严格执法不干涉内部管理

D. 金融调控必须依法操作

正确答案是:严格执法不干涉内部管理

20、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是( )。

A.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

B. 依法监管原则

C. 严格执法原则

D.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正确答案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21、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B.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C. 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D. 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E. 提高各类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

正确答案是: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22、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包括( )。

A. 金融监管的指标体系

B. 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

C. 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D. 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E. 金融监管的内容体系

正确答案是: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 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金融监管的内容体系

23、对证券也的监管主要包括( )。

A. 对证券发行的监管

B. 对证券机构的监管

C.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D.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E. 对证券流通的监管

正确答案是:对证券机构的监管,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24、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

A. 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原则

B. 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C. 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D. “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E.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是: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原则, 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5、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 )。

A.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B. 中国人民银行

C. 银监会

D. 证监会

E. 保监会

正确答案是: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11

26、抓住关键问题或重要环节进行特别监管,称为全面监管。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答案解析:称为重点监管。

正确的答案是“错”。

27、资本充足性监管是市场准入监管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提示:对银行业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答案解析:是日常经营监管的重要内容。

正确的答案是“错”。

28、美国和英国都是实行多元化监管体制的代表,其金融监管是由多个监管机构承担的。

知识点提示: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解析:美国实行多元化监管体制,英国则是“一元化”监管体制,英格兰银行承担整个金融业监管的职责。

正确的答案是“错”。

29、199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将其证券、保险、银行监管职责分别转交给了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已不再负有金融监管职责,成为专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知识点提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演变。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解析:中国人民银行仍然负有综合监管职能。

正确的答案是“错”。

3、各国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日常运营的监管。

知识点提示:对银行业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答案解析:还包括对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1、金融监管理论体系中不包括( )。

A. 应用理论

B. 自然理论

C. 相关理论

D. 基础理论

知识点提示:监管理论体系。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自然理论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2、对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任务是( )。

A. 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B.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C. 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D. 保护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在金融监管模式中,美国是( )模式的典型代表。

A. 分权型多头监管

B. 双峰式监管

C. 牵头监管

D. 高度集中的单一监管

知识点提示: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分权型多头监管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4、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欧元区统一监管格局的形成,在欧盟内部以欧央行为监管机构,实行银行业的( )监管。

A. 多头

B. 混业

C. 单一

D. 分业

知识点提示: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新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单一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属于( )创新。

A.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B. 金融工具创新

C. 金融业务创新

D. 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

题目2

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成( )。

A. 无法预知B. 正比 C. 波动变化D. 反比

题目3

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与货币作用效率呈( )。

A. 不确定关系

B. 反比

C. 不可比

D. 正比

题目4

下面选择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

A. 制度因素

B. 金融风险

C. 金融创新的影响

D. 技术进步

题目5

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属于( )创新。

A. 金融机构创新

B. 金融业务创新

C. 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D. 金融制度创新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

A. 金融机构全球化

B. 金融业务全球化

C. 金融市场全球化

D. 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

E. 金融制度全球化

题目7

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 制度因素

B. 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

C. 技术进步

D. 开放程度

E. 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

题目8

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 )。

A. 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B. 金融制度创新

C. 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D. 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E. 金融组织机构创新

题目9

我国学者对金融功能表述多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展开,若考虑到金融各个要素及其组合后所提供的功能,金融功能可概括为( )。

A. 投融资功能

B. 服务功能

C. 资源转移

D. 风险管理

E. 股份分割

题目10

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主要有( )。

A. 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

B.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C. 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

D. 经济主体行为的理性化程度

E. 文化、传统、习俗与偏好

判断题(每题6分,共5道)

题目11

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错”。

题目12

一般地,金融结构越趋于简单化,金融功能就越强,金融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错”。

题目13

金融在整体经济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为,它可以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错”。

题目14

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成正比,与货币作用力成反比。“错”。

题目15

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错”。

优惠劵

答案资料

关注

关注

0

点赞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知道了

0

评论

金融学1-15章测试题及其答案

1. 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B )投资。、A. 国际间接投资B. 国际直接投资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2.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D. A和B )。3.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C资金流量表 )来反映。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A. 政府债券)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5.( A信用证 )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1.发行股票属于( A)融资。

复制链接

扫一扫

货币金融学1-3章作业(含答案).doc

10-04

货币金融学1-3章作业(含答案).doc

本国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

进哥儿的专栏

12-04

2963

本国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Ⅰ.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①本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的增长。②本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

参与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

登录

后发表或查看评论

《银行法律法规》一、经济金融基础知识——2、金融基础知识

qq837993702的博客

06-03

1589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首先必须明确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即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 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 也有矛盾性。(1)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渝粤教育] 西安邮电大学 金融学A 参考 资料

渝粤题库

02-25

2915

教育

-金融学A-章节资料考试资料-西安邮电大学【】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1、【单选题】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经济部门,企业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销售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管理

D、盈余分配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 )是最大的资金短缺方。

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金融机构

参考资料【 】

3、【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信用的扩张或收缩直接影响货币信用总量。

B、企业的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

2008年1月高等教育国际金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飞上云端看彩虹

10-12

5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狭义的外汇是指【   C   】

A.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金融资产

B.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C.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D.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

2.国际收支总差额是【   D   】

A.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账户差额之和

B.经常账户差额与长期资本账...

国际金融试题解析

飞上云端看彩虹

09-13

3486

​​​​​​1[单选题] 导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美元危机B.第二次美元危机C.第三次美元危机D.第四次美元危机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 黄金双价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以应付(   )

A.第一次美元危机B.第二次美元危机C.第三次美元危机D.第四次美元危机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

郑振龙《金融工程》-第-章课后作业-习题及答案

01-20

第二章课后作业1.假如英镑与美元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1.6650美元6个月期远期汇率是1英镑=1.6600美元6个月期美元与英镑的无风险年利率分别是6%和8%问是否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如存在如何套利解1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docx

01-15

国际金融学--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docx

金融市场学-2-8章课后答案.pdf

01-14

金融市场学-2-8章课后答案

金融学网考试题及答案-金融学网考.pdf

10-05

金融学网考试题及答案-金融学网考.pdf

深入探讨AI团队的角色分工

cooldream2009的博客

03-10

109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团队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AI项目背后通常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团队,各成员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AI团队的角色分工,从软件工程师到机器学习研究员,再到数据分析师,一一解析他们在实现自动驾驶等复杂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03-快速上手RabbitMQ的5种消息模型

欢迎阅读我的博客

03-10

1112

03-快速上手RabbitMQ的5种消息模型

RabbitMQ备份交换机与优先级队列

小生不才的博客

03-10

377

备份交换机可以理解为 RabbitMQ 中交换机的“备胎”,当我们为某一个交换机声明一个对应的备份交换机时,就是为它创建一个备胎,当交换机接收到一条不可路由消息时,将会把这条消息转发到备份交换机中,由备份交换机来进行转发和处理,通常,这样就能把所有消息都投递到与其绑定的队列中,然后我们在备份交换机下绑定一个队列,这样所有那些原交换机无法被路由的消息,就会都进 入这个队列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报警队列,用独立的消费者来进行监测和报警。

Hive函数 LAG 和 LEAD 使用示例

qq_36382892的博客

03-08

432

在这个示例中, `LAG` 函数用于获取前一个学生的分数, `LEAD` 函数用于获取后一个学生的分数。通过指定偏移量和默认值,可以处理边界情况。这两个函数在需要访问前后行数据进行比较或计算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大数据赛题

最新发布

2301_77578187的博客

03-11

1066

其中,表空间为:ads,rowkey为:计算时的年月日时分秒+商品id,列族为:info,列名为:商品id,商品名称,uv,pv,modified_time。------------------------推荐Top5结果如下--------------------------------------------第一条数据前10列结果展示为:----------------------------------------相同种类前10的id结果展示为:--------------------

设计高并发系统的关键策略

喔的嘛呀的博客

03-09

725

设计一个支持高并发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架构设计、数据存储、缓存使用、负载均衡、异步处理等方面。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手段,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RabbitMQ

qq_64376339的博客

03-10

1233

基本消息队列的消息发送流程:建立connection创建channel利用channel声明队列利用channel向队列发送消息基本消息队列的消息接收流程:建立connection创建channel利用channel声明队列定义consumer的消费行为handleDelivery()利用channel将消费者与队列绑定多个消费者绑定到一个队列,同一条消息只会被一个消费者处理通过设置prefetch来控制消费者预取的消息数量交换机的作用是什么?接收publisher发送的消息。

RabbitMQ部署指南

qq_64376339的博客

03-10

455

我们在Centos7虚拟机中使用Docker来安装。

ElasticSearch之并发操作处理

wang0907的博客

03-07

675

并发控制,一般有两种方案,悲观锁和乐观锁,其中悲观锁是默认每次更新操作肯定会冲突,所以每次操作都要先获取锁,操作完毕再释放锁,适用于写比较多的场景。而乐观锁是默认每次更新操作都不会冲突,所以在更新前和更新后都不需要获取锁和释放锁的操作,所以效率更高,适合于读多写少的场景中。在es中采用的是乐观锁机制,这也很好理解,因为es的定位是一个搜索引擎,所以一般是应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中。

测试金融项目面试题pdf

11-01

测试金融项目面试题PDF是一种用于评估应聘者金融知识和能力的工具。该PDF文件通常包含多个问题和场景,涵盖多个金融领域,如投资、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等。

对于这种PDF,应聘者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问题和场景,分析和思考每个问题的要求和解决方案。对于每个问题,应聘者应该清楚地陈述问题的背景、需要解决的目标以及相关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应聘者可以使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和经验,结合相关理论和工具,提供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在回答问题时,应聘者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回答清晰、准确、完整。同时,应聘者还应注意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在准备这种面试题时,应聘者可以通过参考类似题目的案例研究、金融学习材料和行业报道等,提前了解和熟悉相关的金融知识和应用。此外,多进行模拟面试和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总而言之,测试金融项目面试题PDF是一种常用的金融项目面试工具,应聘者在准备和回答问题时应注重提供清晰、准确、可行和有条理的解决方案,以展现自己的金融知识和能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非常没帮助

没帮助

一般

有帮助

非常有帮助

提交

答案资料

CSDN认证博客专家

CSDN认证企业博客

码龄2年

暂无认证

1261

原创

1万+

周排名

1282

总排名

97万+

访问

等级

1万+

积分

911

粉丝

1208

获赞

38

评论

4425

收藏

私信

关注

热门文章

机械工程英语第二版叶邦彦-汉语翻译最多单元版

60207

计算机二级MS-Office真题及答案-历年汇总

10566

全国计算机二级MS-Office真题及参考答案931题

9583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8671

考研英语高频词汇

8013

分类专栏

妇幼保健

4篇

分子

64篇

最新评论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考试卷A卷

2401_82378154:

第四题的3,4,5,6,小题怎么没有图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考试卷A卷

2401_82378154:

3,4,5,6。题的图怎么没有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桥流水无情:

还是不要看选择题

《管理学原理》题库(4套)

2301_82007267:

需求产生动机通截引导实现的目标是否正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引导实现的目标是否正确?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含答案)

sspuliu:

回复可见

您愿意向朋友推荐“博客详情页”吗?

强烈不推荐

不推荐

一般般

推荐

强烈推荐

提交

最新文章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推拿学题库(含答案)

2024年30篇

2023年797篇

2022年434篇

目录

目录

分类专栏

妇幼保健

4篇

分子

64篇

目录

评论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到【灌水乐园】发言

查看更多评论

添加红包

祝福语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数量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总金额

红包金额最低5元

余额支付

当前余额3.43元

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元

取消

确定

下一步

知道了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元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

金融学第一章自测题(形考计分) - 哔哩哔哩

一章自测题(形考计分) - 哔哩哔哩 金融学第一章自测题(形考计分)司空凝痕2022

关注专栏/金融学第一章自测题(形考计分)金融学第一章自测题(形考计分)

2023年06月26日 07:15--浏览 ·

--喜欢 ·

--评论

司空凝痕2022粉丝:158文章:47

关注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试题 1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C )来反映。选择一项: A. 资产负债表 B. 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表 C. 资金流量表 D. 现金流量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资金流量表的功能。参见教材本章引言。正确答案是:资金流量表试题 2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从整体上看,(   D  )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选择一项: A. 企业 B. 金融机构资 C. 政府  D. 居民反馈试题 3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C  )。选择一项: A. 货币收入 B. 货币支出 C. 货币盈余 D. 赤字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货币盈余试题 4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A )活动来实现平衡。选择一项: A. 金融 B. 财政 C. 救济 D. 调整消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参见教材本章引言。正确答案是:金融试题 5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D  )。选择一项: A. 现代货币制度  B. 现代信用制度 C.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D. A和B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A和B试题 信息标记试题信息文本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试题 6部分正确得分 1.6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  A B CDE)。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B. 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 C. 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D. 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E. 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工具反馈你的回答部分正确您已正确选择 1 个。知识点提示:利率的含义及作用。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 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工具试题 7部分正确得分 3.2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ABCD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信贷市场 B. 资本市场 C. 货币市场 D. 黄金市场 E.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反馈你的回答部分正确您已正确选择 2 个。知识点提示:金融市场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黄金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试题 8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体现在( AD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B. 政府投资股票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流量 C. 政府投资需要银行提供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 D.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 E. 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政府投资的影响。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政府投资导致的大量货币收支,对货币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引起整个金融资源的流向发生改变, 政府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试题 9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哪些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AB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年金管理  D. 债券发行 E. 资金清算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资金清算试题 10错误得分 0.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CD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对国外企业进行技术支持 B. 居民在本国金融市场购买国外企业发行的股票 C. 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D.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E.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   CDE正确答案是: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试题 信息标记试题信息文本判断题(每题6分,共5道)试题 11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国际投资所引起的资本流动需要依附于真实的商品或劳务交易。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国际投资的种类。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正确答案是“错”。试题 12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参见教材本章引言。正确答案是“对”。试题 13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调整利率的高低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投融资决策和经济金融活动。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利率的作用。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对”。试题 14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等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范畴,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对”。试题 15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居民会基于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来进行赤字管理。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居民盈余的使用和赤字的弥补。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错”。  单选题(每题6分,共5道)试题 1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发行股票属于(A  )融资。选择一项: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债务融资 D. 债权融资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资金筹集方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外源融资试题 2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  )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选择一项: A. 信用证   B. 公司债权 C. 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D. 股票反馈A试题 3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选择一项: A. 购买债券  B. 消费贷款 C. 发行股票 D. 购买保险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居民赤字的弥补方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消费贷款试题 4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选择一项: A. 政府债券 B. 公司债权 C. 商业票据 D. 股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公债融资。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政府债券试题 5错误得分 0.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投资。选择一项: A. 国际间接投资 B. 国际直接投资 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 知识点提示:国际投资的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正确答案是:国际直接投资试题 信息标记试题信息文本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试题 6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AC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在银行存款   B. 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 C. 投资股票 D. 参加股票培训班 E.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在银行存款, 投资股票,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试题 7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哪些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货币  B. 汇率 C. 信用 D. 利率 E. 金融工具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货币, 汇率, 信用, 利率, 金融工具试题 8部分正确得分 2.67/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政府赤字的弥补方式有哪些(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增加税收 B. 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C. 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 D. 发行政府债券 E. 发行股票反馈你的回答部分正确您已正确选择 1 个。知识点提示:财政盈余与赤字。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增加税收, 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发行政府债券试题 9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体现在( ABC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  B.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 C.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D. 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 E. 企业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试题 10正确得分 8.00/8.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下属于金融总量统计指标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财政赤字总额 B. 信贷总量 C. 保险市场规模 D. 国民生产总值 E. 货币总量反馈你的回答正确知识点提示:金融总量与均衡。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信贷总量, 保险市场规模, 货币总量试题 信息标记试题信息文本判断题(每题6分,共5道)试题 11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高风险的组织体系,需要政府的适度调控和合理的监管。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金融调控与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对”。试题 12错误得分 0.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从一个国家(地区)来看,所有经济部门之间的金融活动构成了整个金融体系。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抱歉你答错了!知识点提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错”。试题 13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金融总量是一国各经济主体对内的金融活动的总和。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金融总量的含义。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错”。试题 14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只有经济部门存在资金余缺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对金融的需求。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参见教材本章引言。正确答案是“错”。试题 15正确得分 6.00/6.0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金融源自社会经济活动并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选择一项:对 错 反馈恭喜你答对了!知识点提示:金融调控与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对”。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分享到:

投诉或建议评论目录----

货币政策工具_百度百科

工具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货币政策工具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中文名货币政策工具分    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目    的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种    类常规工具、选择工具等目录1简介2相关简介3种类▪常规工具▪选择工具▪补充工具▪新工具4作用5央行工具▪法律解释▪解释6变革7工具钱荒简介播报编辑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1]相关简介播报编辑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种类播报编辑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常规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选择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工具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特种存款补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新工具2013年11月6日,中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作用播报编辑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公开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央行工具播报编辑法律解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释义】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解释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的信贷数量。(一)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运作的原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规模就会减少,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它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资产。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入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而后者是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重新恢复建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其作了明确规定,把它列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位。1998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对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事宜作了具体规定。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本条第一项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可见,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本法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2)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我国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只对存款计提准备金。具体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一般存款,所谓一般存款是相对财政性存款而言的,包括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信托投资机构吸收的信托存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联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联社等集体金融组织吸收的各项存款。(3)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国家授权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放松银根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并组织分支机构具体实施。尽管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项政策工具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应状况的工具。而且在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比率时,没有足够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必然会被迫出售其流动性资产,或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者是立即收回放出的款项等,这些措施都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工作压力。所以,中央银行一般不喜欢对存款准备金率经常予以变动,并且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提高之前,会事先通知商业银行,这样会使得这项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更平稳一些。(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和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所谓利息,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而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中央银行资金成本,以达到抑制或刺激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导致信贷总量或货币供应量的收缩或扩张。基准利率是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比如,1987年针对温度回升的经济空气,国务院提出“压缩经济空气”,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央银行明确提出“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从第四季度起,将年度性贷款和短期贷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 1988年第四季度,面对经济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一系列旨在紧缩银根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包括继续提高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年度性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由6‰分别提高为6.9‰和6.3‰,以控制信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又如,1995 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于元月一日将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在原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融通资金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持票人得到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贴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票据的所有权。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再次贴现。从形式上看,再贴现与贴现并无区别,都是一种票据和信用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但从职能上看,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再贴现政策,这又包括两种:一是 “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贴现成本,从而抑制资金需求,收缩银根,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以放宽贴现条件,降低再贴现成本,从而刺激资金需求,放松银根,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另一种是短期的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制定高于或低地市场利率的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节市场的资金供求。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变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的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的资金成本上升,这就必然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这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缩减。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也就缩减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缩减,银根紧俏,市场利率也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而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其低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再贴现的资金成本降低,这就必然增加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再贴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增加,这就必然会使其扩大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从而导致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随着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银根松动,筹资较易,市场利率相应降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尽管再贴现政策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自身。其次,如商业银行都依赖于中央银行再贴现,就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压力,从而会削弱其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再次,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这也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并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而只能影响利率水平。(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利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再贷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尤其是在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贷款是一个大项目,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中央银行的贷款对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执行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平衡财政收支、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第二,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利率时,则表示在中央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根据本法和1993年3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1994年2月颁布的《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再贷款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1)再贷款的条件和期限。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人民银行单独开立基本账户的金融机构,方可成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信贷资金营运基本正常,贷款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还款资金来源有保障;归还人民银行贷款有信誉;及时向人民银行报送计划、统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较短。依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具体划分为20天内、3个月内、6个月内、1年期4个档次。(2)再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填写《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申请书》,注明借款用途,说明借款原因,讲清资金运用状况,加盖有效印鉴,报送当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依据经济发展、银根松紧和贷款条件,自主审查,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种类和贷款期限。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坚持期限管理,贷款到期必须收回。贷款到期,商业银行应主动办理还款手续;到期不办理的,人民银行有权将其贷款转入逾期贷款户,必要时从其存款户扣收。(3)人民银行对再贷款的管理。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定期检查金融机构使用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对发现贷款使用不符合规定,或信贷投向不合理等情况的,要督促其限期纠正,对纠正不力的,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该行贷款、收回或提前收回对该行的贷款,并建议其上级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值得指出的是,再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虽然都能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但二者有很大区别:第一,贷款的对象不同。再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除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外,人民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单位和个人。第二,贷款的依据不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一般用于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题所以期限较短;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则相对较长,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第三,贷款的作用不同。再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处于“总闸门”的地位,因为中央银行投入的是基础货币,其投量和投向可以直接引导和调节整个银行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同时,调控手段,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调节供给,可以在不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把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给金融机构,促使其按货币政策目标开展经营活动。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则不具有上述作用。(五) 买国债、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的活动。它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基本工具。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或外汇意味着进行基础货币的吞吐,可以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是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果是流入商业银行,则会引起信用的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金融市场上游资泛滥、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有价证券,无论这些证券是由商业银行购买,不定期是由其他部门购买,总会有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流回,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中央银行就是通过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的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的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量发行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要买进或买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是国债、其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外汇,主要是外汇。就国债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以买卖国债的形式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第一批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是在1996年4月9日,这次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是以 1996年财政部发行的无纸化短期国债为操作工具,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的联机网进行逐笔交易,交易风险由交易各方各自承担。人民银行在国债市场进行国债买卖,买卖的对象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而是国债一级交易商。国债一级交易商,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债务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就外汇而言,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成立,统一的外汇市场已经形成,外汇与人民币买卖的数额较大,人民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同样会起到吞吐基础货币的作用。公开市场政策已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优点在于:(1)中央银行能通过此项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2)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选择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债券的时间、地点、种类及数量,而无须像再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贷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行为,也无须考虑商业银行是否配合。(3)公开市场上中央银行买卖各种有价证券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骤都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这样更能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准确性,也能比较准确地调控货币供应量。(4)公开市场业务不象法定准备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认为有必要调节方向时,转变业务有很大的灵活性。(5)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公开市场政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6)金融市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能迅速改变其操作,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本款为一弹性条款。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经济、金融形势往往容易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不能仅限于法定的几种类型。所以,本条在此作了灵活规定,但为了设定了一个限制性条件,即除本条规定的五项货币政策工具以外的货币政策工具应由国务院确定。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人民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实际变化,采取及时、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从人民银行实际操作和外国中央银行的长期实践来看,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如下几种:贷款限额、信贷收支计划、现金收支计划、特别存款账户、窗口指导以及货币发行等。(1)贷款限额。所谓贷款限额是指中央银行运用指令性计划对国家银行在一个年度内的贷款总额或贷款最高额度加以限定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分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最高限额和中央银行贷款限额两种方式。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最高限额为控制贷款的总 “笼子”,中央银行贷款限额是人民银行“最后贷款者”的职能向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融通资金的总称,它是全国信贷总规模的决定因素。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贷款进行限额管理。贷款限额管理仍是我国中央银行控制信用总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利用它能限制基础货币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总量,合理调整贷款结构,集中资金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支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另外,贷款限额管理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单、直接、收效快等优点。(2)信贷收支计划。计划管理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也必须对全社会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实行计划管理。因此,信贷收支计划是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领域内,利用计划机制,对全社会的信贷资金来源和信贷资金运用的数量及其构成进行综合平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信贷计划,并不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计划的简单总和,而是以商业银行所编制的信贷计划为基础,根据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货币政策的决策和金融宏观控制的客观要求,在总量、部门、地区和项目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之后,编制的全国信贷收支总规模及其基本构成的计划。信贷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的计划。(3)现金收支计划。现金收支计划是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现金货币供应量及其流向,从而调节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金收支计划与信贷收支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是:现金是通过信贷的渠道进入流通的,信贷收支的规模和投向直接影响着现金收支的规模和投向。从实践来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金收支是信贷收支的一部分。信贷收支中,既有现金收支,也有转账收支。信贷收支包括现金收支,现金收支是信贷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现金收支影响信贷收支,信贷收支制约着现金收支。现金收支对信贷收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金收支的规模制约着信贷收支的规模,现金作为基金货币,它的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贷规模的大小;二是现金收支的规模制约着信贷收支的构成,现金收支和转账收支构成了整个信贷收支,如其他条件不变,现金收支规模大,转账收支规模则小,反之亦然。信贷收支对现金收支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财政性存款变动必然会引起现金收支的变动;二是农贷的发放和收回、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的发放和收回,以及存款的存入和提取,都影响着现金收支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三是储蓄存款的增减制约着现金收支的规模;等等。第三,信贷收支计划的差额与现金收支计划的差额始终都是一致的。因为,转账收支只是银行系统内部各账户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此多彼少,收支总是平衡的。然而现金通过银行在社会流通,支出的时间和数额不一致,通过一定渠道流回的时间和数额也不一致,故现金收支总是不平衡的。由于转账收支部分始终平衡,而现金收支部分又往往不平衡,所以,信贷收以差额与现金收支差额总是一致的。尽管现金计划与信贷计划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但毕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两个不同的工具,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一是两个计划的作用不同。信贷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全国的信贷总规模及其构成,而现金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现金货币收以运动状况。二是两个计划反映的内容不同。信贷计划是通过存款和贷款的增减变化、货币的投放和回笼来反映信贷资金来自于国民经济的哪些部分,运用到哪些部门,反映出信贷总规模及其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情况;而现金计划是通过现金的投入和回笼的各个渠道来反映现金货币从哪些渠道回笼,从哪些渠道投入,反映出现金货币运动的状态。三是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的编制方法不同。信贷计划的各个项目是按余额或增减额编制;而现金计划的各项目是按收付发生额编制的。因此,信贷计划的各指标是时点数,现金计划的各指标是时期数。(4)特别存款。特别存款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金融部门的平衡协调发展,避免个别部门或某类贷款的过速增长,要求某个或某几个金融部门向中央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特别存款。特别存款属于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不是一项普遍性措施,也不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措施。(5)“窗口指导”。中央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制度,是我国中央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特殊形式。自1987年起,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行长碰头会制度。在碰头会上,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报告即期的信贷业务进展情况,中央银行则向专业银行说明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通报货币政策意向,提出改进专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建议。(6)货币发行。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控制货币发行,有计划地控制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从而有利于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的实现。综上所述,上面分析的六个方面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本条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可以运用的。同时还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变革播报编辑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国内常称之为备付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二)、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透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准备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中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率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变化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推进,当时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出现了不少缺陷,必须进行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 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调到8%,超额准备金及超额准备率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入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8%,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出现透支,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金融机构不按时报送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和按月报送月末日计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予以处罚。上述处罚可以并处;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199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从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此项政策调整不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生活。考虑到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改革进程的差异,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 时 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备 注31 2008年12月25日 14% 13.5% ↓0.5%30 2008年12月05日 16% 14%  ↓2% (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工行、农行、 中行、建行、交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9 2008年10月15日 16.5% 16% ↓0.5%28 2008年9月25日 17.5% 16.5 ↓1% (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27 2008年06月25日 17% 17.5% ↑0.5% (汶州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26 2008年06月15日 16.5% 17% ↑0.5% (汶州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25 20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24 20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23 20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22 20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21 20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20 2007年11月10日 13% 13.5% ↑0.5%19 2007年10月25日 12.5% 13% ↑0.5%18  20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17  20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16  20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15  20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14  20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13  2007年02月25日 9.5% 10% ↑0.5%12  2007年01月15日 9% 9.5% ↑0.5%11  2006年11月15日 8.5% 9% ↑0.5%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 ↑0.5%9 2006年07月05日 7.5% 8% ↑0.5%8 2004年04月25日 7% 7.5% ↑0.5% (并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4 1988年9月 12% 13% ↑1%3 1987年 10% 12% ↑2%2 19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19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央行再贷款与再贴现政策的改革(一)、再贷款政策再贷款,即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就可以达到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目的。改革以来中国的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是与信贷规模管理配套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按再贷款期限长短不同,中国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可分为三种类型:年度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日拆性贷款。为了提高再贷款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性。中央银行已把再贷款的重点放在季节性和日拆性贷款上。因为季节性和日拆性贷款期限短,有利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进行及时的调节。再贷款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80年代末期在资产总额中占 75%左右,90年代后再贷款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较大比重,到了1999年再贷款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也约为43.49%,相比美国的情况,再贷款额仅占美国中央银行资产总额的1%左右。巨额再贷款保证了信贷计划的实施,是中国货币直接调控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货币失控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国的货币供应调控手段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货币政策工具也面临着重大的更新,再贷款政策的作用会逐渐弱化。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率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这标志着中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将从过去依靠贷款规模指令性计划控制,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引导,并以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作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监测目标。这一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也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再贷款政策工具进行调整,并且在后来的几年中再贷款的功能确实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再贷款规模在逐步缩小,对货币调控的能力下降。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为15373.9亿元,到了2004年下降到了9376.35亿元。如果从相对比重看,下降的更明显,1999年再贷款规模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规模为43.49%,2004年中该比重下降为11.92%。需要指出的是,在再贷款总体规模下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幅增加再贷款,发挥它们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998年到2001年,人民银行对这类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逐年增加,累计增加了800多亿元;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也是逐年增加,2000年、2001年、 2002年分别增加了333亿、200亿、260亿的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3月25日起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再贷款浮息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涉及企业和居民个人。再贷款浮息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期限在1 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以 20天以内再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2.7%,加点浮息后为3.33%。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再贴现基准利率2.97%的基础上加0.27个百分点,加点浮息后利率为3.24%。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利率关系,提高再贷款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再贷款利率制度逐步过渡到国际通行做法。(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调整不仅可以影响到市场中货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再贴现政策的发展是建立在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的。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用市场调节搞好经济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着手研究票据贴现问题,并决定先在两个区办事处试点。1981年,人民银行上海市杨浦和黄浦两个区办事处合作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之后上海市徐汇区办事处、安徽省天长县支行又合作试办了第一笔异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之后上海市分行向总行提出了《关于恢复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请求报告》,总行对报告作了批复,肯定了其试点,并决定在重庆、沈阳、河北等部分地区进行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并决定从1985年起在全国开展这项业务。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开展再贴现业务,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1986年人民银行又颁布了《再贴现试行办法》,开始对专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1988年,针对全国大范围的贷款拖欠情况,作为清理拖欠的一项措施,提出进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要求大力推行商业票据,将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票据化。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银行结算办法》和《银行结算会计核算手续》,对商业汇票的结算、承兑、贴现、再贴现的处理程序和会计核算手续作了明确的规定,1991年国家在组织清理三角债工作贴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贴现、再贴现业务的发展。同年9月份,针对商业汇票推行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和银行为套取银行资金,违反规定签发、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等,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商业汇票的使用和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行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1994年,人民银行先后颁发了《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再贴现办法》和《商业汇票办法》,提出要加强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对于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过去的信贷规模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划、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的间接控制,减少信用放款,增加再贴现和抵押贷款。同时,人民银行也开始将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加以运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专门安排了100亿元再贴现资金,专项用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铁道五行业以及棉花、生猪、烟叶、食糖四种农副产品已贴现票据的再贴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贴现政策已真正开始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对于票据的推广使用以及贴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996年再贴现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再贴现由国家支持的“五行业,四产品”辐射到各行各业,成为基层人民银行解决商业银行临时性资金困难的主要途径。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再贴现业务发展受到了冲击。因为商业银行把防范信贷风险、保全金融资产放在其业务发展的重点。银行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严格票据签发的审查,从而使商业票据承兑和贴现量大为降低。1998年后,再贴现业务真正迎来前面发展和深化的阶段,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率的确定方式,与再贷款率脱钩,单独发布再贴现率,使之首次成为基准利率,强化了再贴现率的货币政策信号作用。货币政策工具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进一步完善再贴现操作体系,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人民银行将适当集中再贴现业务管理,扩大对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再贴现授权,切实加强和发挥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再贴现窗口的作用;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以真实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签发的商业汇票,经金融机构贴现后,可按规定条件办理再贴现。同时,对一些资信情况良好、具有相应票据业务基础的城乡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办理再贴现,把再贴现作为缓解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一项政策措施。三、改进再贴现操作方式,提高业务效率。适当简化再贴现业务操作手续,对商业银行省级分行持有的贴现和转贴现票据可办理回购,同时指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再贴现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信息查询和监控系统。随着制度建设的规范,再贴现业务的规模也发展迅速,2000年全国商业汇票累计发生额7445亿元,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6447亿元,中央银行再贴现 26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158%和132%。到了2003年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77万亿元,同比增加1.16万亿元,增长 72.2%;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4.44万亿元,同比增加2.12万亿元,增长91%。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增加0.54万亿元,增长 73.5%;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8934亿元,同比增加3669亿元,增长69.7%。反应出再贴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公开市场业务(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二)、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演变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1994年初,随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以及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联网营运,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于1994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适时调节国内外汇供求,稳定人民币汇率,对保证以结售汇为特征的外汇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初步建立了操作的技术网络系统,制定了相关的交易规程和办法。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实行的是一级交易商制度。1996年,参与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机构是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共计14家,1996年12月底,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和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加盟使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达到17家。在交易方式上,公开市场业务采用的是回购交易方式。从1996年4月9日到199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了51次短期国债的“逆回购”业务,回购总量43亿元。1997年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被暂停了,主要原因是根据1996年的货币政策的需要,中央银行应收回基础货币。但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并未持有国债,只能进行“逆回购”交易,由于这种操作的效果是投放基础货币,与当时的政策目标相异。1998年5月26日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有了较大发展:交易的品种包括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交易的对象扩大到29家商业银行;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当年累计交易量为2827亿元。货币政策工具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了2001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规模达到16781亿元,交易量比1998年增长了4.9倍,而且在交易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过去主要以回购交易为主,2001年现券交易量增加迅速。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问题,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人民银行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方式的创新和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选择。200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针对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等流动性变化的新情况,全年重点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制度,积极推进公开市场操作创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出现了比较主动的局面。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总体要求,全年不同阶段分别采取适度从紧和相对中性的操作取向,灵活开展央行票据发行和回购操作,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公开市场操作的前瞻性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央行票据发行体系渐趋成熟,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创新方面具体包括:一是增加操作频率。为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从7 月27 日起,周二上午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从8 月5 日起,每周四上午固定增加央行票据发行操作。这样,每周操作频率由周二操作一场调整为操作两场,即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各一场;周四固定发行央行票据,并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适时进行正回购操作。二是调整央行票据交易时间。为进一步提高央行票据的流动性,从8 月5 日起,将央行票据的交易流通时间由发行日后第二日(即T+2 )调整为次日(即T+1 );央行票据兑付前的停止交易时间则由兑付日前10 日(即T+10 )调整为前3 日(即T+3 )。三是适时开发新的操作品种。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于2004 年12 月开始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并于年底开始发行1 年期远期央行票据。四是改进技术支持系统。2004 年11 月,公开市场业务系统与支付系统成功实现联接,并对公开市场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始以DVP 方式进行债券、资金清算,大大提高了清算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工具钱荒播报编辑金融市场出现的“钱荒”,反映的是中国银行业经营上的问题,它们长期以来借助于国家的投资扩张政策,成为依靠信贷扩张而坐收存贷息差的最大获利者,但当国家开始放弃投资扩张政策,推动经济转型以后,银行这种依靠存贷息差赢利的单一模式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国家长期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使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以至最终因为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产生叠加效应,而爆发了一场罕见的“钱荒”的危机。 [2]中国银行业盼望的是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来一次降准或者降息,让市场流动性宽松起来,让它们能够继续依赖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快乐生存”。但是这一次央行没有遂银行的心愿,一些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经济走势不很乐观,但央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赶快开闸放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价值。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被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出现了高度扭曲,为了配合GDP增长,中国走上了一条货币扩张之路,货币严重超发之后贬值严重,直接影响到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央努力推进经济转型,自然应该包括对以往货币政策错误使用的纠偏。但是这触动了一批依赖原有增长模式形成的群体的既得利益,因此才会出现这样一波“逼宫行情”。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这种机构与央行就货币政策博弈的事件还会经常发生,理由是银行业的“钱荒”,会出现其他我们想不到的理由。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